查看原文
其他

筑匠大家 | 俞孔坚:我的生态设计观

俞孔坚 筑匠大家
2024-08-31

 

引言

他,1997年从美国学成回国,先后创办了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和国家甲级规划设计单位——土人设计(Turenscape)。他,以解决中国城市病为己任,把城市与景观设计作为“生存的艺术”,倡导“大脚美学”以及“天地-人-神”和谐的土人理念。他,带领团队实验并设计了一系列可供复制的工程范例,通过生态设计解决了一系列的生态难题。他的设计项目遍布全球,以生态友好、丰产并富有创造性著称,为中国城市景观设计开启了新篇章。同时,他著书立说,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

本期采访嘉宾:俞孔坚哈佛大学博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土人设计首席设计师。听他讲述如何通过生态设计,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综合解决中国和世界普遍面临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俞孔坚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土人设计首席设计师


↑↑↑ 设计师俞孔坚采访精华版


记  者:您在美国学习期间主攻城市设计,请问中美关于园林、景观、城市设计的差别在哪?各自有哪些特点?

俞孔坚:
我们通常所说的城市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在美国一般归为设计学科,它们的边界并不是很清晰。而国内通常分为园林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或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质空间方面的,另一类是政策法规方面的。景观设计和城市设计在中美学术界有共性,也有不同。

共性在于:

1、都是为居住在城市中的人服务,需要考虑到人的日常生活;

2、都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故此,二者在社会概念层次上是共通的,都需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差异性在于:

由于中西方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欧美的景观设计学得以较早发展,其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催生了景观设计和城市设计;而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比欧美至少晚100年的时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向欧美学习,他们已经从大量的经验教训中积累了先进的理论和方法,也有了大量的案例实践。

城市设计因城市“美化运动”而诞生,尤其在美国,它强调广场的轴线和形式的美。此后,人们发现在“美”的背后实际上有着更为深刻的背景,要考虑城市中人的行为、城市的经济活动、城市的整体活力,所以最终是体现到内在的美,体现到人与人的关系上。

由于工业文明的发展,欧美形成了大城市,大城市聚集了大规模的人口,由此则产生了生态、环境和社会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景观设计学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发展而成的。

▲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

景观设计学除了强调人跟人之间的关系,更强调人跟自然之间的关系,所以需要考虑城市中的河流、水系、绿地等众多因素。我们往往误解城市景观就是灯光设计、视觉设计,但那是皮毛,并不是景观设计的核心。景观设计学的核心在于解决人与土地的关系、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

比如,城市的景观设计要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要有海绵城市和LID(低影响开发)的理念等。

什么叫做景观?在我看来,人所见到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一切物体,都可以视为景观。景观设计有更广泛的概念,通过景观设计需要解决的不只是视觉美的问题、城市风貌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城市所面临的一切生态和环境问题,如洪涝、热岛效应、噪声、城市中生物的栖息地等,都属于景观设计所需要考虑的范畴。

因此,景观设计学的本质是,给人类提供了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的、美的理想栖居环境。 

记  者:如何构建符合时代国情的中国当代景观设计学体系?

俞孔坚:
相较于西方而言,我们对景观设计的认识才刚刚起步,还应该虚心学习。但是,中国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有着优秀的传统设计手法,如营造小而舒适的环境、营造优雅别致的园林、营造诗意的栖居场所等等。因此,我们既要学习西方的景观设计学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也要传承和创新中国古老的农业文明所积淀下来的建造技法、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园林技术理论和方法,将中西方的优点相结合,同时充分发挥中国传统营造园林、营造诗意栖居场所、营造我们自己的城市环境的宝贵经验,结合传统文化,从而构建出中国当代景观设计学的体系。

记  者:1997年您回国初衷是想改变中国城市建设落后状态,您认为当时城市有哪些不足?您对中国目前的城市设计与建设有什么意见建议?

俞孔坚:

我是1997年回国的,当时的国内,目之所及基本上是在大规模地进行城市建设,而且方法很粗暴:推掉老建筑,填掉河流、田地、湿地,开山造地,拓宽马路。所以,当时我对此批评了很多。大马路、大广场成为一种标志,成为所谓城市的景观大道,这跟我当时在美国学到的先进理论背道而驰。

由于中西方社会发展阶段的不一样,我们现阶段实际上是在重走欧美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那条建设老路:不尊重自然、不尊重文化历史、不尊重人的日常行为和日常需求等。当时我总结了一些经验,编写了《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交流》一书,现在已经重印了约17次,全国市长培训班也经常拿这本书作为培训教材。现在国内一些大中型城市已经陆续开始意识到上述这些问题。住建部在几年前就已经发文明确制止大马路、大广场的建设,这两年又开始发文制止大的景观大道的建设、不可持续的大树移植、开山、填湖、挖湖和一些人为的造景工程。如今从中央到住建部再到各个城市,都已经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阻止这样的盲目破坏自然、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我称之为“城市美化运动”

“城市美化运动”并不是中国所独有,欧美国家也曾发生过,只不过由于中国的城市规模太大、数量太多,所以造成的浪费、危害更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提出了“反规划”(逆向规划)的理念、“大脚美学”的理念,提出了“生存的艺术”。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先保护生态:把河流、森林、水系、历史文化遗产、绿色走廊等保护起来;而不是先考虑“三通一平”,再考虑城市的开发和建设。这就是当时“反规划”的核心思想。

现在的城市建设,理念上基本提倡生态优先、以水定城、以生态为基础、蓝绿交织等,这些都是习总书记一系列讲话的重要精神。少砍树、慎填湖、不拆房等理念实际上就是我当时所提倡的“反规划”的内容,意在强调先珍惜自然和文化的遗产、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然后进行城市的开发建设,这样才可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

20多年过去了,中国的城市建设付出了高昂的学费,所幸也已经开始意识到城市应该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尊重人的日常行为。这就是我们付出昂贵学费之后得到的一丝理念进步。比如现在所强调的城市密路网、窄路网,城市要有绿道系统、要有步行系统、要有连续的公园绿道网络,城市要建设成海绵型的城市,等等。海绵城市实际上是利用自然来积存、净化、渗透雨水。这也是我在《海绵城市》那本书里头就提到的,利用自然的系统、自然的河流、自然水系来解决中国城市所面临的内涝问题。现在这些理念都已经被广泛地接受了。我们已经在全国两百多个城市进行海绵城市和生态修复的实践,修复在过去近30年本不应该破坏的那部分自然——山体、水系、湿地、河流等。如果20多年前我们不去破坏生态环境,而是用生态优先的“反规划”理念来保护这些河流、森林、湿地,现在就不需要花大力气去修复了,那样的话,它们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绿色的基础设施来解决城市的内涝问题,解决城市中人的日常休憩问题,同时也留住了城市的乡愁,留住城市中各种生物的栖息地。
这就是我这20多年来所走的路,虽然走得艰难,但我认为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记  者:在国家大力倡导生态建设的氛围下,您认为中国城市设计要采取哪些措施?

俞孔坚:

我最近在协助住建部编制《城市与自然生态》这本书。

《城市与自然生态》的第一个核心观点是:城市规划设计概念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首先必须考虑城市选址的科学性。这种科学性可以表现为,城市选在什么地方是安全的,是健康的,即便遇到地震,城市也不会受到严重破坏,即使城市发生洪水泛滥也不会受到严重损坏。

城市选址在中国古代有一套非常好的经验,古代的相地、风水、地理系统,实际上就是用来解决城市的选址问题。城市在自然中必须是健康的、受到自然保护的、安全的,所以河流、山脉、水系统决定了城市的格局,也决定了城市与自然之间的格局,这个格局我把它叫做“生态安全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就是保障城市安全的自然系统——山水格局。

《城市与自然生态》的第二个核心观点是:城市中的自然应该是一个生态平衡系统。城市中的公园绿地系统、河流、湿地、绿道网络、步行空间等,要构成一个连续的生态基础设施,提供生态服务,要能净化空气、能降解污染物、能降温、能给人们的日常出行提供一个休憩空间。步道美、街区美、城市景观美,这些美使人精神愉悦、是一种精神的灵感的来源,这就是城市基底中的生态基础设施,由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及公共开放空间相整合而成。

城市的规划设计要让自然系统完整、健康、连续、安全;城市要从自然中获得免费、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服务;城市要为人服务、要体现它的社会价值、体现出社会的公平性。所有这些构成了景观设计和城市设计这个大概念下的当代价值体系。

▲中山岐江公园

我认为,中国的城市建设要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或者修复人跟自然的和谐,至少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重视自然与城市的空间格局,一个是自然中的城市,另一个是城市中的自然。这就是习总书记所强调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科学的生态安全格局和城市之间的关系。

第二、要维护自然系统的健康。自然系统包含山、水、林、田、湖、草等生命共同体,我们应该维持健康的、安全的生态基础设施,不应该断山、断水,不应该污染水、污染河流;城市绿地要开放、湿地要保护;城市中的坑塘系统水系(因为它解决城市的内涝问题)、城市中的遗产廊道(古驿道、古栈道)、城中村的寺庙等,都需要在城市设计过程中加以保留和保护。健康的生态基础设施可以为我们提供生态服务,所以要对城市进行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要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以此来维持、保护、修复一个自然健康的基底。这是广义的城市设计所要做到的。

第三、城市设计中要充分利用绿色的自然提供服务,而不应过分依赖工业文明所给予我们的灰色的基础设施。比如,城市要解决内涝问题,首先要利用自然系统:自然积存、渗透、净化,这是最节约也是最高效的。城市要有韧性,因为工业文明带给我们的基础设施,如排水管道等,虽然很重要,但这些设施往往缺乏韧性,缺乏弹性。如果把城市绿地设计成海绵系统,那么这个城市就有韧性,雨水(即使强暴雨)都可以流到绿地里。此外,现在的面源污染有很多,城市绿地还可以降解面源污染,所以我们首先应该通过绿地的设计来解决城市中的面源污染问题,然后再进入城市中的河流、湿地。另外,建筑屋顶也应该变成绿地、变成花园,使之能够承载雨水。

第四、城市设计一定要考虑人的日常生活,要使城市富有活力。城市设计的目的不仅在于使城市在视觉上感觉很干净,更重要的是要考虑人、社会、城市的活力,考虑人的日常生活需要。城市应该有多样性,如果城市的每个部分都是高档酒店、高档商务办公区,这样的城市就没有活力。城市功能应该是混合的,需要考虑多种功能的存在,用地的性质要有混合交叉,包括城中村也要考虑存在的必要。为什么城市有很多便宜的住宿空间?因为一些艺术家、年轻的创业者,他们经济上不能承受高房价住宅区,所以要给他们更多的空间生存、创业,这样的城市才有活力,否则这个城市中都是老态龙钟的景象。

城市设计还要解决当代人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比如,步行是一种绿色的出行方式,所以城市设计中要考虑人的步行,一定要让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我们城市中变成一个主流,这样才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城市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记  者:土人设计是什么样的一个设计公司?都能开展哪些设计?

俞孔坚:

我们这个设计公司的简称叫土人设计。由于土人设计的作品不断得到社会的认可,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信任,现在已经发展到有将近600人的规模,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尤其在景观设计界,如此大的规模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比较罕见的。景观以景观为主,但土人设计是一个多专业的设计企业,包含了建筑、景观、城市规划、土地规划业务,展开多尺度、跨尺度的空间设计,最大的尺度是国土尺度(国土尺度生态安全格局),20多年前我们最早提出了生态安全格局的概念。

一、从国土到区域、到城市的生态规划设计,是土人设计主要的核心内容。

生态安全格局现在成为了国家生态保护的重要目标,土人设计也做了一些维护国土生态安全格局的国土生态规划。区域尺度上的规划有包括北京在内的50多个城市的生态安全格局和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和海绵城市的规划。

二、城市的整体设计。

土人设计所进行的城市设计项目小到几十公顷,大到几平方公里,已经有一系列已建成的成功案例,如:广州的天河智慧城、武汉五里界生态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丰台科技园,还有一些校园的规划和设计,这些就是整合了建筑、城市、市政、景观的规划和设计。

三、景观设计。

土人设计所进行的这部分业务内容主要是将景观设计本身的职责落实到具体的项目、具体的工程,比如河流廊道设计、生态修复、海绵城市、棕地修复、公园设计、广场设计、居住区的绿化设计,这部分就是把在规划范围里绿色的部分,落实到工程、落实到设计。

四、建筑设计。

土人设计做了大量的建筑设计项目:图书馆、博物馆、居住小区、精品酒店等。大家都认为景观设计是土人的主要业务,实际上土人设计的业务范围涵盖了从国土规划到景观、到单体的建筑设计,还做过一些网红建筑,获得过多项国际奖,只不过土人的景观设计在国际上的认同度和声誉更大一些。

所以,土人设计是一个跨尺度、跨专业的综合设计企业,可以说,土人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品牌设计公司之一。土人设计在国际上获得的奖项有:十二次全美景观设计师协会年度大奖,五次世界建筑节最高景观奖(WAF办了十届,每年只授予一个年度景观奖)等等,国际专业权威奖项有30多个。 

记  者:土人设计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俞孔坚:

土人设计无论是建筑、景观、规划设计,还是城市设计,都是强调生态理念的,强调一种新的美学观,即“大脚美学”

“大脚美学”强调用生态的理念、生态的美学来倡导一种低维护、可持续的景观,强调运用乡土的材料,强调满足日常人的使用需求。“大脚美学”强调设计的生态系统要给人提供服务,比如提供调节服务:调节旱涝、调节温度、降解污染等。

土人设计就是一直用这样的生态系统服务理念,来解决不同尺度上的人居环境问题。

 

记  者:请您解读一下“天地-人-神”和谐的设计理念?

俞孔坚:

土人设计的核心理念就是生态文明的理念,也就是天地、人、神和谐的理念。“天地”讲的是自然,“人”讲的是日常的人,“神”讲的是我们的文化和传统;自然、人和文化和谐共生,这就是土人设计的核心理念。

土人设计以当代的生态文明理念作为核心价值观,在这个基础上创造一种新的美学,我们称之为“大脚美学”:倡导健康的、丰产的、节约的、本土的,等等理念,这是土人的核心理念。

从规划到设计,20年来,土人设计已经完成了1300多个项目的规划设计,已建成的项目有500多个,分布在全国250多个城市及世界10多个国家,如俄罗斯、美国、法国、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等。美国有两个建成的中国城公园:波士顿中国城、西雅图庆喜公园。最近在俄罗斯建成了一个有国际影响的卡班湖滨水区,一个滨水带的生态修复和城市活力再生的项目。土人设计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量实践,都被证实了在应对当代生态环境问题、人类栖居环境问题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也体现了土人的设计理念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既能走出去,也能在中国生根。

未来的景观设计学,一定是人类先进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而土人正是在实践着这样的一种理念,即:把西方景观设计学的理论方法经验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智慧结合在一起。“土人”两个字就代表了我们是本土的、乡土的设计理念。“本土”并不是说我们固守传统,“本土”意味着基于我们的传统文化,立足本土和当下,通过汲取世界先进的文明、先进的方法和理论,最终走向世界。所以“天地-人-神”和谐的设计理念恰恰就反映了尊重人、尊重自然、尊重我们的文化和遗产,也由此产生出土人自己的特色、风格。

土人的设计都是尊重自然,利用大量的本土材料、本土植物,以解决环境问题为出发点,以“人”作为服务目标,以“普通人”做为我们的服务对象,去实现“天地-人-神”的和谐。

 

记  者:请您介绍几个土人设计近几年来的代表作品?点评一下您认为这几个作品出彩的地方?

俞孔坚:

土人设计做过很多标志性的项目,如:绿荫中的红飘带(秦皇岛汤河公园),不砍一棵树,用最小的干预,解决了现代人对公园绿地、对生存环境的需求。所以我们就在保护、保留原有植被的基础上,只修了一条步道和一条红色的座椅。这条座椅长五百米,通过艺术的介入,这个地方就变得活跃了起来,来休闲、游览的人多了,这体现了人与自然、与城市的和谐共生。红飘带项目在2008年被评为世界建筑新七大奇迹之一,这是中国唯一入选的建筑。

▲秦皇岛汤河公园(红飘带)

土人设计提倡丰产的景观。浙江的衢州鹿鸣公园,在那里,农田可以作为休闲用地,把“一产”变成“三产”,强调“都市农业”的理念,大面积的农业景观得以进入城市。沈阳建筑大学校园,把稻田引入校园,实际上倡导一种“大脚美学”的理念,即:丰产的也是美丽的。

衢州鹿鸣公园总平面图

都市农业景观建成鸟瞰:废弃的土地如今变成向日葵花海

改造后的景观:挑空的步道下,是笼罩在晨曦薄雾中的花海,丰富多样的多年生花卉正灿烂地盛开。

在俯瞰这片都市田园的高架平台上,每天有三组瑜伽习练者在此锻炼。

在河漫滩的废弃农地之上,修建了水适应性的亭台和步道。抬高的步道旁种植着一排南北走向的水杉,在烈日之下刚好为游客带去一片浓荫,却不影响作物获得阳光。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滩公园是土人设计的一套加强型的人工湿地系统。这个湿地系统可以净化城市中的污水,用这套湿地系统来把黄浦江的劣V类水,经过湿地净化后变成III类水。这个项目的理念在于公园绿地系统可以提供生态服务,不仅不耗水、少耗能,而且还提供生态服务,这种服务就包括调节温湿度、净化水质等。

▲哈尔滨群力绿色海绵工程

哈尔滨群力绿色海绵工程,即2010年建成的群力雨洪公园。通过营造海绵公园,吸收雨水,实现自然积存、自然净化、自然渗透,吸收、净化方圆将近三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雨水,既补充了地下水,又营造了城市中央的一块湿地,一个自然的栖息地,同时为居民提供了免费的生态服务,提升了城市的气质。

▲上海世博会后滩公园

最近土人设计完成了中国第一批城市双修工程,包括三亚的红树林生态公园和东岸湿地公园。项目解决了城市内涝的问题、城市内部水面污染问题,同时综合解决了城市人对环境的需要,也修复了红树林的栖息地。示范工程:浙江金华浦阳江生态廊道,这个案例获得了联合国官员的赞赏。浦阳江是一条被污染的河流,经过生态的治理,它变成了一个绿色的生态廊道。

▲三亚的红树林生态公园

类似的项目还有海口美舍河的治理,被国务院办公室公开表扬,美舍河就是把原来硬化的河道变成生态河道,净化面源污染,使河道具有韧性,能够适应洪涝,同时变成一个公园景观带。

▲海口美舍河生态修复

浙江金华的“与洪水为友”案例——燕尾洲公园则是把原来一般的、常规的灰色防洪堤拆掉,变成绿色生态的防洪堤,在保证城市安全的情况下,使城市具有韧性,既留下了水资源,又解决了城市的防洪问题,同时变成了公园。

弹性景观总平面:金华燕尾洲公园The site plan for a resilient landscape:Yanweizhou Park, Jinhua.

场地现状及建成前后对比。两侧水泥防洪堤被改造成为梯田式生态护堤;蜿蜒的空中步行桥将被分割的城市连接为一体。Pre-existing conditions (before) and transformations(after). This existing site was a riparian wetland ruined by sand quarries andconcrete flood walls. The resilient design strategy dramatically transformedthe site by eco-friendly embankment and making the site accessible andconnecting the segregated city 

从当地民俗的舞龙——“板凳龙”中获得设计灵感,跨过两江的步行桥(八咏桥)蜿蜒多姿,它不仅是一条连接通道,更是体验的场所,吸引大量的游客和居民,每天平均有4万余人使用该桥。它强化了市民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Inspired by the vernacular Bench Dragon Dancing, the iconic Bayong Qiao bridge is more than a connecting infrastructure, it attracts thousands of residents and tourists, and over forty thousand people visit the bridges daily. It recovers the vernacular cultural identity of the city (early morning scene, 2014)

圆形生态渗水区与色彩亮丽的板凳相结合,将大型文化演艺建筑的户外场地溶解为亲切的、阴凉的户外体验场所。集水区内种植与水涝相适应的水杉林。Circular spaces dissolve the extensive paved area needed when the opera house is in use and provide intimate shaded spaces for daily use. Long fiberglass benches encircle the bio-swales planted with native water adaptive species such as Chinese Redwood.

最近土人设计完成的俄罗斯卡班湖生态修复工程,就是利用中国的生态智慧理念把城市中受污染的湖泊通过梯田、陂塘净化,变成了干净的湖泊,同时带动了城市的更新、激发了城市的活力,这个工程在俄罗斯成为了一个网红打卡地。有趣的是,这个项目是由中国的土人设计、在俄罗斯建成、获得了美国规划协会的凯文·林奇奖,这体现出土人的生态设计理念使其在中、俄、美三个大国之间达成了共识,生态设计得以成为引领时代进步的理念。

如上大量的这些实践项目,我认为都代表了土人的生态设计理念。

 

记  者:总结一下您个人对景观与城市设计的认识和体会?

俞孔坚:

第一、当今时代的核心理念是生态文明理念。我们必须牢牢地记住生态文明理念,这是一种革命性的、对工业文明的一种否定之否定的理念,只有用生态理念才能解决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系列的城市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

第二,城市设计、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城市设计、景观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市设计的目标就是紧紧围绕“人”。有了目标、方法和理念,还要通过一系列的项目设计和实施来实现这个理念,并将其展示给大众,同时也为大众提供服务。

我个人的体会是:即使一开始,你的理念得不到理解,但只要坚持一个正确的理念,坚持以“人”为中心、为“人”服务的理念,这个事业就可以越做越大,最终也会被大众所接受。土人设计的发展和我个人的发展就证实了这一点。
---END---
微信编辑|张媛
文中图片由土人设计提供

转载请注明“建筑匠人”微信公众号


·  往期回顾  ·






↑↑↑ 详情点击图片

本次会议主题是“创新引领  科学发展”。解读国家政策、分析建筑设计行业内外部市场环境,探寻设计院之创新发展之路。紧紧围绕设计院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人才战略、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建筑师负责制、企业上市与运营等行业热点议展开讨论,积极推动企业动力变革,质量变革,效益变革。邀请协会领导、国内外知名企业高管、专家进行针对性分享和解读。


↓↓↓ 阅读原文:筑匠大家 | 陈雄:好设计,用心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筑匠大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